食品安全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食品安全 > 正文

校园食堂必须落实的五项关键工作

作者:   来源:公众号-餐饮质量安全 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5-04-27   浏览:

校园食品安全,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,更关乎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。学校用餐人数众多,涉及环节复杂,食品安全风险不容忽视。因此,必须牢牢守住安全底线,将食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。

一、筑牢食品安全培训工作

食堂从业人员能准确掌握食品安全相关法规、规范和工作规程,加强食堂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及防范食品中毒事件应急演练,食堂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,每年必须进行健康体检。

食堂从业人员每天必须进行岗前健康状况检查,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,要在饭前便后、接触污染物品后、准备食物和拿取食物前均要洗手,而且在加工烹饪食品前、加工烹饪食品过程中也要经常洗手,洗手应使用流动的自来水、洗手液或皂液。

二、加强原料管理记录

食堂应选择从经营手续齐全、卫生条件好的供货单位采购食品,建立并严格执行采购查验、索证索票制度和采购记录制度,做好进货查验,随货证明文件齐全。

入库食品查验时需认真检查外观、内容、温度等,并做好查验记录。

原料贮存要规范,建立先进先出等出库原则,按照原料性质进行严格区分,分区、分架、分类、离墙、离地存放食品。

三、把控加工制作各个环节

加工制作时,注意场所、人员、设备设施、原料存放、盛放容器、工具分开使用,避免交叉污染。

生熟食品存放时也要严格分开,生的肉、禽、蛋、水产品、蔬菜等要用塑料保鲜袋(严禁有色塑料袋)、纸袋或适宜的器皿装好后放在冰箱冷藏室或冷冻室的底层,可以直接食用的乳制品、熟肉制品、罐头、饮料和水果等要放在冰箱冷藏室或冷冻室的上层,冰箱中食物要生熟分开以避免交叉污染。

正确的烹调方法和适当的烹调温度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有害微生物,烹调食物的中心温度达到75℃或以上(国标70℃)时有助于保证食用安全,因此彻底煮熟烧透是保证食物安全的有效手段,尤其是对肉、禽、蛋和水产品等微生物污染风险较高的食品。

建立食品留样制度,所有食品(含赠售)均需留样200克(国标125克以上),48小时。

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,做好五专管理(专人采购、专人保管、专人领用、专人登记、专柜保存),并有使用记录。

四、完善食堂基础设施&设备

场所与布局合规,食堂内外保持清洁,与有毒、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,设计与布局合理,无交叉污染风险,不擅自改变流程。

做好餐用具清洗消毒保洁,并且注意消毒剂的合规使用,保证消毒过程的温度以及时间。

基础设施的防护,与外界相通的门、窗有防蝇帘或风幕机;线槽、管道、门缝严密;人员货物通道设有挡鼠板(60cm)。

配备消毒、更衣、盥洗、通风、防腐、防尘、防蝇、防鼠、防虫、洗涤以及处理废水、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等的设备或设施。

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清洗、校验和维护,并有记录。记录信息应包括:晨检、从业人员培训考核记录、进货查验、原料出库、食品安全自查、餐厨垃圾处理、消毒、留样、食品添加剂、设备设施清洁维护校验等。

五、定期食品安全自查工作

做好经营过程的食品安全自查,至少保证每周开展一次经营全过程自查;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制度自查;不定期进行专项自查。

建立学校食堂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案,定期组织培训考核,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改进预案。